365体育投注

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国企资讯 国企简介 国企招聘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企资讯

探路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研究院经济”模式 这家企业为何能?

日期: 2023-11-27
字体:

一家专注于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研究院,能给重庆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研究院”)就是这样的一家研究院。4年时间里,研究院孵化落地53个"硬科技"项目,成功培育出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进入拟上市储备库;

4年时间里,研究院推动孵化企业实现累计营收约1.5亿元,取得意向订单超15亿元,预计实现产值超16亿元;

4年时间里,研究院以1.15亿元实缴投资金额,带动外部投资2.28亿元,成功推动"小资金"撬动"大资本"......

“作为重庆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中唯一一家企业,研究院可以说是一家‘生成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研究院规划发展部部长林培思告诉记者,当前,研究院在国内率先探索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研究院经济”新模式,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铺平一条快车道。

?

▲11月17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研究员在电子产品研发中试共享基地进行MEMS 传感器研究。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项目从何而来

事实上,想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并非易事。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外能转化的科技成果占成果总量不足5%。“如何精准找到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空间大的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是第一道需要跨越的门槛。”林培思分析。

研究院的做法是先建个“蓄水池”。

为了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拓宽科技成果来源渠道,研究院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高校、30多个实验室、50多家单位组织达成合作关系,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储备可转化的高科技项目2000余项。

▲11月17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孵化落地的成果转化产品。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蓄水池”建好了,如何把“大鱼”捞起来,又是一个老大难。

“科技成果因其复杂性、专业性和难以预测等特点,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仍然是世界性难题。”林培思介绍,为此,研究院率先构建多维度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精准筛出具有潜力的“硬科技”项目。

瞄准“33618”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新星”产业目标,研究院组建技术专家委员会,对科技项目技术先进性、成熟度等进行论证评估;组建经济性专家委员会,对科技项目经济可行性、市场化前景等进行综合评审。

数据显示,目前研究院已成功筛选转化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院所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557项,项目整体估值过8亿元。

▲11月17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孵化落地的成果转化产品。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比如,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动态、大功率无线充供电技术的重庆大学孙跃教授团队进入研究院的视野,为全球首款无人机双机库自动停机坪等产品的问世埋下伏笔。

又如,掌握了高反射率、高发射率、低成本的辐射制冷涂料制备的成套技术的香港科技大学黄宝陵教授团队被研究院发掘,零能耗降温涂层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拉开大幕。

如何快速孵化

找到高价值科技项目,对研究院而言,可谓是雄关漫道迈出的第一步,不断提升产业本地生成能力更是步履维艰。

在成立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创公司”)之前,重庆大学陈显平教授苦于缺乏中试环节和开发资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型半导体SiC功率芯片成果转化几乎停滞不前。

“其实,陈显平教授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对于大多数技术团队而言,由于不熟悉资本市场、缺乏工程化经验,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林培思分析。

如何帮助初创科技企业走过“至暗时刻”,研究院想了一系列办法。

首当其冲,“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就针对资金难题下了一剂猛药。

“研究院不当甩手掌柜,而是拿出真金白银入股,和初创公司成为命运共同体。”林培思介绍,但为了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研究院不控股,科创团队以知识产权评估值入股、以现金跟投。同时,积极引入风投机构注资参股,最大限度释放资本市场的活力。

比如,2021年,厦门大学高端MEMS传感器产业化项目团队以3项知识产权作价3900万元入股并现金出资50万元占股56.43%,研究院现金出资1980万元占股28.29%,并引入上海芃茁科技等第三方现金出资1070万元,共同成立重庆宸硕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11月17日,一辆新能源汽车正在使用陈显平教授团队研发的基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芯片的新能源汽车直流快充充电桩充电。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解决资金难题后,现代科学管理机制成为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为此,研究院遴选职业经理人,指导企业建立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公司运营“四大体系”,破解"重前期孵化、轻后期成长"的瓶颈。其中,平创公司就是受益者,研究院派驻专职董监事,从零开始帮助平创公司建章立制,提供财务、法务等全方位支持,助力平创公司成立一年升为规上企业,两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获批重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现作为重庆市科创板上市储备库重点企业开展上市规划。

针对初创企业科技产品存在工程技术差的问题,研究院通过搭建共享中试平台,以低成本方式解决科技成果工程化难题。

据林培思介绍,目前,研究院建起西南地区首个电子产品研发中试共享基地,拥有纳米银薄膜工程技术中心等12个专业中试平台,打造高端 MEMS 传感器封测和高精密加工中心,成功推动重庆大学"全球首款无人机无线充电自动机舱"、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国际功重比最高的空冷燃料电池"等100余项国际领先的新技术产品中试熟化,实现中试产品3627台、出库3213台。

但从中试熟化、批量生产到推向市场仍有阻碍,其中新技术新产品因品牌知晓度低、用户不敢试用、推广平台稀缺等市场推广难度大是关键所在。

一方面,研究院推动原创优质科技成果与京东方、联合微电子等100余家优势企业深度对接。比如,推动孵化企业蔚蓝时代公司与重庆储备粮集团达成合作在观音岩粮库应用新型辐射降温膜,取得一期订单300万元。

另一方面,研究院着力构建新场景,为新科技产品提供实验空间。比如,平创公司全碳化硅充电桩产品开发后,研究院协调璧山区相关单位首购首用,布局新能源公交车专用充电站,构建碳化硅直流快充技术应用场景,并助推该产品成功入选重庆首轮"新基建"项目。

“新生”公司如何行稳致远

“研究院的目的并不是持有科技公司股份,更不是分走企业的利益,”林培思告诉记者,就像父母养孩子,孩子能独立自主了,研究院就要放手,让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为此,研究院通过阶段性持股、适时退出的方式,探索风险投资接续投资、并购、 IPO 上市等多种退出路径,将培育发展起来的科技企业转让给社会投资者。

依托产业投资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推动对完成孵化培育的科技企业进行接续投资。比如,研究院与重庆科创投集团共同成立两山科兴基金,首期基金规模1亿元。目前,包括脑陆科技、华道生物、国创成科技在内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已累计获得4500万元投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搭建多元化对接渠道,推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并购。比如,成功引导上市公司惠程科技以1500万元股权投资对孵化企业峰极公司进行并购控股,助力孵化公司打通向上的成长通道。

对于发展潜力高的重点孵化企业,通过对接上市资源等方式助力其上市,保留不超过5%的投资资金直至 IPO 环节。比如,平创公司已引入专业券商进行上市辅导,同时研究院已实现股权退出,取得投资收入2400万元,投资回报率达到100%。

“如此,研究院不仅初步实现在孵企业成活率百分之百,源源不断为市场培育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同时还实现国有资金的高效使用和可持续发展。”林培思介绍,目前,研究院已将2019年投资资金全部收回,并收回2020年投资资金的60%,实现国有资金对早期优质科技成果的滚动支持、循环利用。

“以重大原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畅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全流程管道,对研究院而言,这条道路没有捷径、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借鉴,在国内来说都算首创,正逐渐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研究院经济’模式。”林培思告诉记者,作为国企改革增效的一次创新探索,或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撬动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返回顶部